节日档案馆 > 节日风情 > 民间故事

清明节的历史传说

清明节的历史传说

一、节日起源

清明节,又称扫坟节、鬼节、冥节,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,都与祭祀鬼神有关。清明节,又叫踏青节,按阳历来说,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,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,也正是人们春游(古代叫踏青)的好时候,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,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。

二、节日传说

相传在秦朝末年,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,大战好几回合后,终於取得天下。他率军到故乡之后,想到父母的坟,看看曾经照顾过自己十几年的故乡,刘邦再也禁不住泪水,放声大哭。然后,刘邦拿出随身携带的酒食祭拜父母亲,并烧纸钱,哭道:“父老乡亲们!我在沙场征战多年还来不及反省到底为什麽?可能是因为战争造成的罪孽深重而难以回到你们的身边,今天看到你们的坟墓我一定要为你们反省向你们赔罪。”

三、节日习俗

清明节家家门上插柳条,还到郊外踏青赏花、蹴鞠、荡秋千等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: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。

四、节日意义

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扫墓俗称上坟,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。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后来贵族和士大夫的墓也照此办理。经过长期的演变,就形成了现在的节日习俗。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